记者   熊芙蓉

    “身着迷彩好威风,援建青川要立功。横刀立马当今谁,看我月明众英雄”。7月4日,是浙江援建指挥部在青川挂牌一周年的日子,记者走进浙江援建指挥部,看到这首由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题写,浙江援建指挥长谈月明敬录的书法作品赫然悬挂在指挥部办公室,顿时被一种英雄气概所感染。

超常规亮剑

    记者在浙江省指挥部了解到,目前援建队伍正为新情况而产生的新困难超常规亮剑。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重建时限、县城选址两个方面。浙江援建指挥部提出了“七个加快”—— 加快推进实物工作量完成、加快推进规划细化、加快推进城乡住房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乔庄县城、竹园重镇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援建工作节奏;“五种精神”——勇于拼搏、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继续发扬过去一年援建的“四不怕”——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险、不怕难;“四个特别”——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 “五干作风”—— 晴天抢着干、雨天巧着干、晚上挑灯干、双休日加班干、合理安排科学干,鼓舞士气。

    “目前,浙江援建已经进入全面冲刺、攻坚破难的关键时期,虽然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但是我们援建指挥部将拿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概,全力加快完成实物工作量,全力加快工作节奏,确保援建工作不断提速,又好又快、继续争创一流、走在全省前列”。指挥长谈月明满怀信心。
改为平行作业

    青川每个乡镇的浙江援建指挥部都面临新的压力,但是这种压力最为凸显最为沉重的要数援建乔庄县城的宁波指挥部和援建竹园镇的杭州指挥部。

    “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我们实际上是三年任务一年多时间完成”,宁波指挥长史济权说他们的压力还不仅在于此,更具体的问题在于青川县城决定原址重建以后, 安全地带1.1平方公里要装1.6万人,而且目前全是板房区,找地、拆迁、腾挪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包括他们的指挥部营地现在就腾挪到小坝的一块断裂带(断裂带不做建设)上,目的是为了不影响今后的大规模建设;第三种压力就是乔庄作为县城建设以后,宁波的援建受到世界和全国的关注,建设质量和形象既代表青川又代表浙江,所以困难再多,时间再急,压力再大,他们只能而且必须走在前列。

     面对如此紧张的形势,他们有什么绝招能出奇制胜呢?

    “工作思路突破常规,将以前的垂直作业方式改为平行作业方式。”史济权解释道:过去他们的作业顺序是先拿出总规、再根据总规制定详规、根据详规进行设计、再开工建设,现在将这四个过程同步推进,至于中间出现的一些衔接问题,边做边改。所以他们在4月下旬集中在一天开工了投资4.5亿的十个重大基础性援建项目。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速,但是工作强度增加,他们的干部工作常常夜以继日,甚至通宵达旦;增加的工作成本由浙江省政府在行政费用中支出,不会打入援建成本。

“白加黑   五加二”

    当乔庄县城定位于行政、文化中心以后,竹园镇的定位随之改变,定位于县城功能疏散承接地,具体为“新区(史家坝、梁沙坝)打基础,老镇(竹园坝、陈家坝)重完善。”

    走进竹园镇的新区老镇,最为繁忙最为壮观的劳动场面、施工场面比比皆是。梁沙坝防洪堤工程现场,大约200工人在现场做沉井。一位叫梁凤奎的本地村民在这里开了个帐篷小商店。他说这里的工人太辛苦,每天干活到深夜。来自浙江衢州的工人王勇明身旁放着一盒藿香正气水,他说这个东西防暑很管用,每到中午,他们就离不了这个东西,他每天可以做20个沉井。他是第一次出远门工作,老婆在家带两个孩子,每天都要打电话给他。他来青川已经好几个月,也很想念家里人,但是工作不完他们走不了,上级要求沉井必须在8月15日之前全部做完,不然会影响整个防洪堤工期。他与同事们每个月要加20个班,只想早日完成任务好早点回家。

    为了争创一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他们提出“奋战七八九,打下攻坚战”,目前40多个项目将集中开工,竹园的交通运输是很大问题,比如碑梁路(碑垭---梁沙坝)虽然总长只有1.6公里,但是其间就有8座桥,工程进入很困难,必须先开山修路。

    “我们的绝招就是白加黑,五加二”,意思是昼夜工作,再加两个星期天,更无双休日。办公室援建干部陈坚告诉记者,他们指挥部的司机在杭州每个月就一千公里的行程,来到青川,每个月六千公里行程。8个司机10台车,经常还不够调度。而援建干部都是白天跑工地、到乔庄、去成都办申请、报审批等,夜晚在办公室整理材料,干自己的工作。

    一年以后,一个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崭新青川将会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