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正辉   记者   李文武

 

建成的大巴口嘉陵江大桥解决了两岸5万群众的过河难题 钟卫东   摄

    深绿色的土豆苗一片连着一片,新移栽的海椒迎风摇摆着枝叶,吐露新芽的蔬菜种苗在洁白的塑料大棚下透露出生机……这是记者6月24日在朝天区平溪乡大竹村二组公路旁看到的风景。

    该乡党委副书记韦国强说,如今,全乡村村通上了水泥路,村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比以前更高了。

    路好走了,发展机遇更多了,这是21万朝天人共同的感受。

    今年,该区投资2.76亿元,续建沙曾路、曾两路和沙文路,新建大巴口到羊木通乡油、水泥路8条,修通因地震造成的断头路200公里,建设350公里通村公路、9座桥梁和3个客运站。

    一年投资近3个亿用于农村公路建设,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以项目为抓手,这是朝天农村公路建设提速秘密所在。”区交通部门的同志说。

    决策:吹响农村公路建设大决战号角

    朝天山大沟深,“出门靠双腿,运输靠双肩”、“晴天一生灰、雨天一身泥”是群众行路难的真实写照。大山里的特产卖不出去,山里的优势资源开发不出来,交通滞后严重影响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2007年,区委五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出境公路、干道公路、通乡通村油路和农村客运站建设进程,力争届内实现100%的村通公路,100%的乡、50%的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大打农村公路建设大决战。2009年,该区锁定了“三年任务二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

    破题:项目助推年建通畅路超250公里

    摒弃人海战术、广泛使用机械是如今修路的显著特征。高质量、快速度推进修路虽然减少了人力的使用,却增大了财力的投入。然而,对于年本级一般预算收入不到3000万元的穷县区来说,钱从哪里来?答案是项目。

    该区邀请有关专家对全区县乡道进行了科学规划,坚持以运量设计方案,积极上报了干线、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大力争取国家、省、市项目支持。通过抢扩大内需机遇,落实亚行紧急优惠贷款项目15560万元,解决了18个项目261公里;抢灾后重建机遇,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5925万元;抢农村改革机遇,申报2条乡际道路为省道,将8条302.2公里乡道申报为县道。

    解决了资金制约瓶颈,朝天明显加快了通畅路建设步伐。

    去年,该区投入2.19亿元,建成羊西路、白李路、羊东路等6条100.5公里的通乡油路、水泥路;竣工通村路通畅工程150公里。今年5月18日,投资1800万元、长12.4公里的朝阳路一期工程竣工;7月1日,改造中的中曾路即将竣工;到10月1日,曾两路、沙曾路、沙文路将相继竣工通车。

    “近几年,朝天水泥路、油路的推进速度是空前的,”区委常委、副区长杨劲松说,“统计表明:2001年至2005年,朝天总计建成油路、水泥路85公里;现在,每年建成油路、水泥路超过250公里,实现各乡镇通油路、水泥路目标指日可待。”

    一手抓县乡道建设,一手抓通村路建设是朝天一以贯之的方针。该区建立了“争取上级补一点、地方投一点、群众筹一点、政策免一点”的村道筹资方式,在村民“一事一议”的基础上推行“以奖代补”。沙河镇白虎村 200余户村民筹资 70万元,在悬崖峭壁上修出了7公里长的通村水泥路。今年上半年,全区累计筹集民间资金 5200万元,350公里的通村路在紧锣密鼓的修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