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受灾群众王显兵正忙着检修农机具,准备着大春生产

    “一年来,我们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在耕作土地上,组织群众给我们技术指导。今年以来,各级领导对我们重建家园实行了一帮一的帮扶,使我们对重建家园充满了信心,我们争取在7月底搬进新房子......”在 “5·12”抗震救灾一周年之际,紫云乡8户青川受灾群众联名向元坝区委区政府写来感谢信。

     去年6月以来,元坝区先后接纳青川“5·12”受灾群众292户1079人。

     日前,记者再次走近青川受灾群众安置乡镇,切实感受他们在元坝的新生活。

    有了一个安定的家

    在卫子镇新云村二社青川受灾群众安置点,太阳火辣的炙烤着大地,9户青川受灾群众的永久性住房仍在抓紧建设,工匠们挥汗如雨。卫子镇党委书记饶和刚正在检查建设进度。

    “饶书记,你又来看我们来了,快来坐。”来自青川县红光乡的受灾群众王文建笑吟吟的迎了上来。

    “这个月能搬进去住不?资金现在咋样?”饶和刚关切地问。

    “没问题,一楼马上盖板了,月底就能竣工。就是钱还差点,我已经在信用社贷了两万了。”王文建回答。

    “资金不够你再写个申请,我们协调信用社再给你贷一万嘛。你放心,政府给你们想办法。”

    来到石井铺乡安置点,19户青川受灾群众永久性住房有的已经竣工,正在进行室内粉刷。

    截止目前,安置在元坝的青川受灾群众通过购房已入住25户,230户已启动永久性住房修建,到今年9月底可全面完成青川受灾群众永久性住房建设,彻底解决安居问题。

    走进太公小学五年级二班,来自青川县石坝小学11岁的王兴兰正专心的做作业。“我现在都是班上的前三名了,‘六一’我还参加了学校的舞蹈表演呢。”小兴兰高兴的告诉记者。校长王振兴说,目前有29名青川受灾群众的子女在该校。学校减免了三个月的生活费,免收住校费、书本费,并给予了每年500元的住校生生活补助,免费提供一切在校用的生活用品。

    记者在该区民政部门了解到,该区将青川受灾群众学龄子女全部统计造册入学,165名学生全部纳入“两免一补”,其中近80个贫困家庭户子女获得资助。

    学会了一门新手艺

    在太公镇学堂村青川受灾群众安置点,王耀科带领记者去看了他今年栽种的一亩多旱育秧。

    “呵呵,我这秧苗长得还不错。”王耀科很自豪。“我们在青川老家是不栽秧子的,因为没有田。去年搬到元坝,人平给我们分了8分田地,1亩山林。我这辈子第一次栽秧,邻居都很热心的帮助我们。”来到场埃村青川受灾群众王春邦家,这位在去年地震中被埋164个小时后救出的创造生命奇迹的老人,正和儿子在田里扯秧苗。“我们已经栽了5亩多秧了,还有一块田是邻居无偿给我们的。”王春邦干劲十足。

    来到大树村五社青川受灾群众张代发的家,他正在给玉米苗喷施农药治虫。田埂上栽种的丝瓜苗、南瓜苗都牵出好长的藤蔓。“我现在养了一头公猪和一头母猪,我又预定了一头公猪和母猪,准备再修圈舍逐渐扩大养猪业。”

    今年以来,该区引导鼓励青川受灾群众发展现代农业,引导龙头企业给予特殊政策扶持,使青川受灾群众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耕地耕种率达到了98%以上。截至目前,青川受灾群众发展生猪养殖大户15户,特色种植大户20余户,实现利润80余万元。

    再创一个美好未来

   “既然活下来了,就要好好活下去。我在青川建的砖厂倒了,在这儿,我还要建砖厂。”去年6月4日,何祥文和其他青川受灾群众一起来到清水乡时,他坚定的告诉自己。

    何祥文的想法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选择场地、联系水泥、办理手续等,有关部门纷纷为他开辟绿色通道。截至目前,何祥文的新砖厂共出产各类建筑用砖近300万匹,实现产值80余万元。目前,全区由青川受灾群众兴办的企业达10余家,投产5家,实现产值近200万元。

    该区劳动部门、各安置乡镇有序组织青川受灾群众到成都、广州、上海等地务工200余人,目前已实现劳务收入300多万元。优先安置50多名青川受灾群众实现了就地稳定就业。并优先安排青川受灾群众近100人在区内工业、交通、城建等灾后重建项目务工。该区支持鼓励从事交通运输、商业零售等第三产业,目前已发展个体运输户20多户,商业零售户近20户。

   每一刻都是崭新的。看来,来到元坝,他们对生活已经扬起了生活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