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三日电(记者 赵建华)“金融危机正迫使中国企业不得不作出调整。为了生存下去,哪怕是不赚钱,许多企业也只好接受小订单。”
  中国一位从事出口业务的车姓经理人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中国企业可能会像日本、韩国企业那样,接到的订单较以往大大变小。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会逐渐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金融危机之前,中国企业因为报价较低,经常接到大订单。借助大订单产生的规模效益,中国企业维持了较长时间的低价竞争模式。其中,较为成功的是贴牌加工(OEM)。
  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蔓延,以及外部需求萎缩,许多中国企业原先的经营模式遭遇极大挑战。此前,由《世界经理人》杂志完成的一份调查显示,除了“物美价廉”外,西方买家如今希望中国供货商能接受小规模订单。 

  大订单被拆分成若干小订单、分给不同的企业,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由此增加,压力大增。分析师甚至预测说,在诸如纸张等行业,会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在金融危机过后从市场消失。
  企业压力增加的同时,给它们开出的“药方”也层出不穷。
  尽管订单萎缩,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哈雅格瑞·劳仍建议中国企业,不要饥不择食。
  在由《世界经理人》杂志和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联合推出的“斯坦福商学院高管培训课程”上,这位教授向中国经理人介绍了一家美国企业的案例。他表示,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时甚至需要舍弃部分客户,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所有客户。
  不过,许多中国经理人在利用金融危机的“闲暇”、前来聆听劳教授讲经布道的同时,也希望自己的现金链断裂之前,金融危机就能结束。否则,资金链一旦断裂,几乎所有的药方都将失效。